Sunday, July 10, 2005

Flim>>05' 台北電影節。隨想。

酷熱的七月除了忙碌地處理驚天動地的搬家
(夏天搬家真是件極度自虐的事)
唯一在台北窩了兩個禮拜
為的就是趕電影~
這幾年台北搞了很多影展
以前當窮學生時
不過就趕幾部年度的金馬觀摩國際片就很感動了

後來發現有純16、女性影展、國際動畫、紀錄片雙年展…台北電影節
接著獨立發行的小眾電影 也各自在冷門的戲院放映
再接著更多巧立名目的影展 像細胞核分裂一樣
不斷複製 擴散在台北四處
對上班族的我 雖然告別過去學生時代的小量看片
但是時間與選擇性 反倒成了困擾
加上無數的影展與票友們的吆喝 這些年加總的片數
總在旺季期間 讓我的睡眠與荷包 都被痛並快樂著地持續壓榨

最早在家看電影的帶子
都是美國好萊塢片、八0年代輝煌的港片與新浪潮時期的國片
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 by 侯導1989

後來國內慢慢才看到一些難得的各國藝術片
也因為漸漸看些影展的怪片和經典作品
慢慢也找到屬於自己喜歡的風格和味道
不過…喜歡看影展 多數的原因是
許多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你可以身處在漆黑的空間裡
獨自幻想或真實的在螢幕上晃動的聲光影像中 得到滿足

只是這些年 外國的口味越來越多
走劇情的、走藝術的國片 搭著這些影展 卻得不到好的票房
反倒是走記錄的國片 變成另一種得以生存的空間

最近參加一個論壇講座
我問及關於新生代導演創作與技術面在地發展的問題
切實得到一句很切實的回應
“國片的創作者離群眾太遠!”

荒謬的電視新聞與沒有資訊的同質談話節目
“台灣的影像速食與在地文化的沈淪!”
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 我特別印象深刻

很好~~
我在家開始面對”閱讀”這件事了!
至少腦子是我的
我可以選擇我看的


每個人看電影的感受都是很個人、主觀的
就像看一幅畫一樣
感受力和注意的細節都可能不同
當然 有時導演也會刻意塑造某些感受讓觀看者投入他所設定的路線
有時我常常不自覺會過於理性 有時也會過於感性
甚至 現今回想某幾部前陣子看的紀錄片
才發現自己失去一些觀看時 該客觀保持的平衡

有時候 趕電影也得保持一顆睡飽精神足的好腦袋
不然 真是會頭眼昏花 腦子裡全部剪在一塊
也或許不需要太在意
畢竟很多電影 此一時 彼一時
不同的人生階段看的感受都不同
這些年 意外發現
重看以前年少時覺得無趣的國片
此時卻能靜靜的把它看完
想不到 這片的故事 這麼有意思 真是夠味~
重點是 我喜歡那種舊時代淡淡說著故事的美 和
透露小人物觀照與人文關懷的味道


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by 侯導1986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